给科技娃讲芯片:AI之战,你会是未来需要的人才吗?
作者:平博发布时间:2025-01-26
探索未知 科教救国
中国的芯片产业正在遭遇全面的“围追堵截”。
就在刚刚,美国宣布,将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贸易调查,主要是针对“传统芯片”。所谓“传统芯片”,简言之,就是28纳米及以上制程的芯片,可以理解为工艺要求较低的日常产品,比如手机、电动汽车等电子消费品所需要的芯片,而非尖端的AI产品所必须。
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声称,她所在部门的研究显示,使用芯片的美国产品中,有三分之二含有中国传统芯片,半数美国公司不知道其芯片的来源,包括一些国防工业公司,这一发现 “相当令人震惊”。
芯片,在AI时代就是万物的心脏,美国人的视线总是聚焦在这个领域,也不足为奇。
但科技娃可以在芯片领域认知以下两点。
第一,中国在芯片领域已经实现了真正的“大而不强”。
嗯,因为中国低端芯片的产能规模已经大到了全球都习惯性地在用,引发美国人“震惊”的地步。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制造业的优势,以及中国人的足够勤奋和内卷。
但在存储芯片领域,即便如合肥长鑫这样的领军企业,也同样利润微薄,生存艰难,哪里又比得上英伟达和台积电的一点半点风光?
这就是“技不如人”的悲哀。
第二,未来会需要怎样的人才?
仍以合肥长鑫为例,在存储芯片领域,它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0%,可以作为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典型代表平博。
在对手的逼迫之下,这样的企业必须要聚焦于产品段位的提升,在人才的需要上也不得不突破升级。
以它招募的人才为例,分析预测未来的走向。
1、国际化和综合性。
在长鑫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岗位上,不仅要求了大学专业和技能(主要聚焦于CIM和JAVA开发),也要求熟练使用英语。而在无需工作经验的知识管理岗位,对所学专业的包容度是较高的,文科生也同样有机会,从事的是知识平台建设方面的工作,工作的重点则是科技方面的内容,对科技领域的长期关注和积累,会成为从业乃至胜任的壁垒。
这类具备综合性能力的知识管理岗位,甚至比软件工程师的待遇要更高,需要既能管理人类,又能管理未来的AI人。而软件工程师中,则会有部分被AI所取代,薪酬水准是在逐年下降的。
2、AI+工程师
合肥长鑫的主要招募职位,还是五花八门的工程师,从光刻、量测、封装、内存、研磨等各个环节,需要的都是能够使用自动化、智能化管理体系的工程师。平博pinnacle
这个趋势,在AI来临之后,只会更加明显。一位工程师,管理AI的千军万马,在“智造时代”毫不夸张。
而学信息学的孩子们也要明白,在中国,硬件有更长尾的需求,即便你从事软件,也要更深入理解硬件的局限及突破。软件是灵魂,而硬件是身体,哪里是短板,哪里就更加需要人才。
而半导体硬件的学科基础,依然是数学和物理。中美之间未来真正的较量,不是在互联网,也不是在金融,更不是在所谓的知识和网红,而是PK用计算思维来驱动制造业的能力。这是今天的这代科技娃们,必须要面对的一场恶战。推荐阅读:从丘老的几何人生中,探寻科技娃养育之道能打破英伟达垄断的,其实是成长中的科技娃们考研人数下降:高成本学历教育,不如职业实践稀缺
想要和烜妈深度链接,畅聊家庭教育,分享科技教育信息的,请关注后添加烜妈微信(legendpkucinder),邀您进群。